首页 资讯 正文

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将开 千余仰韶文物首展

体育正文 298 0

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将开 千余仰韶文物首展

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将开 千余仰韶文物首展

中新社郑州6月13日电 (阚力 张楠 王佳宁)郑州市大河村(dàhécūn)遗址(yízhǐ)博物馆新馆将于6月14日开馆试运行,记者近日探访得知,千余件仰韶文化时期文物将首次对外展出(zhǎnchū)。 距今6800年至3500年的河南省郑州市大河村(dàhécūn)遗址,是一处跨越仰韶、龙山和夏商等多个文化时期的大型古代聚落遗址,因(yīn)执着探秘星象被称为“星空(xīngkōng)下的村落”。从1972年至今,该遗址已考古发掘30次,发现环壕、城墙和地震裂缝等重要遗迹。最为典型、最具特色的是出土了(le)彩陶(cǎitáo)双连壶、白衣彩陶盆等大量彩陶。 6月10日(rì),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展示(zhǎnshì)的文化堆积层。  中新社记者  阚力  摄 记者从(cóng)新馆所在的(de)郑州市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望去,满眼(mǎnyǎn)葱郁的绿植。顺坡而下,整个场馆区域如被铲开地层的考古现场(xiànchǎng)。新馆承建方中国建筑一局(集团(jítuán))有限公司工程师张建林介绍,该馆是下沉的消隐式建筑,屋顶约1.4万平方米覆土绿植让场馆隐于遗址下方,仿(fǎng)夯土外墙参照考古地质断层,模拟黄河泥沙沉积的视觉效果,还原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特征。 6月(yuè)10日,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。(无人机照片)  中新社记者(jìzhě)  范晓恒  摄 郑州市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副主任戴建增介绍,绿植不仅能提升游客视觉舒适度,每年还可固碳约1.8吨,实现场馆自然保温(bǎowēn)隔热。雨水通过景观调蓄和土壤入渗等方式(fāngshì),实现水资源(shuǐzīyuán)循环利用。为确保馆藏文物安全,场馆还采用(cǎiyòng)双区恒温恒湿防护体系,为彩陶等文物提供最适宜(shìyí)的保存环境。 在场馆内,1600余件(套)仰韶文化时期文物静待与公众见面。其中,豆荚(dòujiá)纹彩陶罐、刻槽盆等(děng)1100余件文物系首次对外展出。其中,备受关注的(de)5000年前的“三室一厅”房址(fángzhǐ),也以微缩版模型的呈现方式迁至新馆内。 该新馆还融入新科技(kējì),在互动展区,记者穿梭丛林聚落间,通过沉浸式场景可体验先民捕鱼(bǔyú)、制陶、收割谷物的生活。 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负责人胡继忠表示,场馆综合运用(yùnyòng)三维交互、裸眼3D等(děng)前沿数字技术,打造“白衣彩陶盆数字化演绎”等特色展项,让观众穿越时空,沉浸式(shì)体验充满生机的史前文明。(完)
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将开 千余仰韶文物首展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