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昔日王汉沟“十年九不收” 今日山水成景桃树成林

体育正文 35 0

昔日王汉沟“十年九不收” 今日山水成景桃树成林

昔日王汉沟“十年九不收” 今日山水成景桃树成林

王汉沟村村民(cūnmín)正在采摘黄桃。受访者供图 初夏时节,秦皇岛市抚宁区大新寨镇长城片区,山林如画,郁郁葱葱。长城脚下,骑行(qíxíng)爱好者穿行在(zài)山间,赏(shǎng)林中景、品长城韵,到村里尝农家饭,买农产品。沿线的(de)王汉沟村,山坡上成片的黄桃已挂满枝头,村民们正忙着采摘。 说起家里的收成,72岁的村民邓世海很满足,“我家主要(zhǔyào)种黄桃,还有一部分苹果和栗子(lìzi),卖价都不低。这些年(nián)村里大变样,大伙儿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。” 在(zài)村里,上了岁数的村民都(dōu)还记得20年前流传的顺口溜——王汉沟、王汉沟,十年九不收,七梁八岭九道沟。如今,村民翻建新房,村里街道升级,新建民宿、旅游老街、文化广场、农耕(nónggēng)趣味运动场,充满现代气息又富于乡土(xiāngtǔ)特色,全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。村民们(men)都清楚,村里的变化得益于十余年来村集体的不断探索和实践。 “我们这里山多地少,以前村(cūn)民种玉米、高粱等大田作物,只有调减老套低效作物,提高种植(zhòngzhí)效益,村民才能增收。”2010年,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王殿和经过多方考察,带领村民调整(tiáozhěng)种植结构,发展黄桃(huángtáo)种植,通过盘活集体山林资源,开发荒山,逐渐形成种植规模。种出来(chūlái)的黄桃甜脆可口,受到市场欢迎。 为了让“酒香”飘出“深巷(shēnxiàng)”,从2013年起,王汉沟每年春天(chūntiān)都举办桃花节,众多客商和(hé)游客到村洽谈参观(cānguān)、赏花踏春,村里的采摘、农家乐随之兴起,乡村旅游开始蓬勃发展。黄桃(huángtáo)的知名度越来越高,采摘季节,客商到村里收购的价格比当地收购站还高,黄桃销往京津冀、内蒙古、东北三省、陕西等全国各地。 “来我们村的游客越来越多,可热闹了,我们的东西根本不愁卖。”说起桃花节,邓世海(dèngshìhǎi)很兴奋,让他感触最深的是村民以前(yǐqián)要赶集摆摊卖的农产品现在足不出村就能卖出好(hǎo)价钱。通过特色农业带动(dàidòng)乡村旅游,王汉沟的人气越来越旺,发展前景也变得更加开阔了。 随着街道升级(shēngjí)、房屋改造、环境治理、村里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(bùduànwánshàn),王汉沟村着力深挖资源优势,在吃(chī)、住、游、娱、购上下功夫,构建以黄桃产业为主导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体系。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,研学的孩子们亲手制作黄桃罐头,在田野山地中奔跑嬉戏……大量本地及(jí)周边(zhōubiān)游客到村里(cūnlǐ)参加拓展、研学、骑行、采摘,感受乡土气息,体验乡村(xiāngcūn)生活。去年,王汉沟村吸引游客11.5万人,直接带动经济收入超过300万元。 邓世海家不远处是村里(cūnlǐ)去年(qùnián)建成的(de)二层民宿,经常住满研学的孩子,民宿所在地曾是邓世海家的闲置老宅,两年前,他以老宅入股了村里的民宿合作社,每年都能拿一笔分红。 看着破旧的(de)老宅变身洋气的民宿,村民(cūnmín)邓玉奎也拿出自家的6间老宅入股(rùgǔ)了合作社,眼下老宅正被翻建成青年旅社。如今(rújīn),王汉沟村已经有113户村民入股种植、民宿、运输等各类合作社,去年入股农户年增收超过5000元。 与此同时,在(zài)保留长城沿线村庄风貌(fēngmào)的基础上,村里进行了房屋改造(gǎizào)、街巷(jiēxiàng)修复、环境治理,新建村史馆、民宿、村民(cūnmín)大食堂等基础设施,打造具有(jùyǒu)传统地方特色和现代艺术气息的旅游场景,建成集农业、观光、体验、度假、研学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。“村集体+合作社+公司+村民”的模式拓宽了村集体收入渠道,壮大了村集体经济,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,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振兴之路。 目前(qián),王汉沟村民(cūnmín)人均(rénjūn)年收入已从十年前的2000元增长到2万元(wànyuán)。提到乡村振兴,老书记王殿和充满信心,“王汉沟有山有水,有万亩桃林,还有国家的好政策,我们的绿水青山一定能变成金山银山。”(记者 李如意)
昔日王汉沟“十年九不收” 今日山水成景桃树成林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