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从一场展览读懂三苏与巴蜀 85位艺术家用书画开启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

体育正文 16 0

从一场展览读懂三苏与巴蜀 85位艺术家用书画开启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

从一场展览读懂三苏与巴蜀 85位艺术家用书画开启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

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(wángyuèxīn) 李庆 6月6日,由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与(yǔ)(yǔ)眉山市美术馆共同承办的“三苏与巴蜀”书画文献展,在(zài)眉山市美术馆(眉山市城市艺术中心北楼)正式开展(kāizhǎn)。此次展览以“三苏与巴蜀”为主题,汇聚国内85位艺术家精心创作的主题书画精品,25件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馆藏古籍文献,以及2件眉山非遗精品,通过四个(sìgè)精心设计的单元,全方位、多层次地呈现三苏文化与巴蜀文化近千年来持续不断的互动与对话(duìhuà),为广大市民与游客(yóukè)带来一场文化盛宴。 三苏与巴蜀书画文献展开展。王越(wángyuè)欣摄 地域文化(wénhuà)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独具魅力的板块,三苏诞生于四川眉山,成长于广袤(guǎngmào)的蜀地。巴蜀这片沃土,以其多元而独特的历史人文,孕育出苏洵、苏轼(sūshì)、苏辙这三位中华文化的巨擘。而三苏在巴蜀各地留下的众多足迹与不朽诗文(shīwén),又反过来(fǎnguòlái)重塑并极大地丰富了巴蜀文化,成为巴蜀文化最具标志性(biāozhìxìng)的名片,也让“中国有三苏”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。 展览现场(xiànchǎng)。图据三苏祠博物馆。 艺术创作,再现三苏(sānsū)巴蜀情缘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段七丁(duànqīdīng)此次带来的作品,画的便是苏轼(sūshì)心心念念的家乡美景:“瓦屋寒堆(hánduī)春后雪,峨眉翠扫雨余天”。在创作时,段七丁回忆起20多年前去瓦屋山时的场景,决定用重彩青绿山水来体现(tǐxiàn)。但重彩用蛤蜊粉打底太厚,经过(jīngguò)多次试验,最终他用中国画的白粉打底,创作出满意的作品。 重庆市中国画学会秘书长付吉鸿带来的作品是中国画《白帝庙》。嘉祐四年(1059)十月,苏轼为母程夫人(fūrén)守孝完毕,同(tóng)苏洵、苏辙由川经水路(shuǐlù)出三峡,赴京师。《白帝庙》便是(biànshì)苏轼路经夔门(今重庆奉节)时所作。付吉鸿表示,自己从小在(zài)三峡边长大,对三峡及白帝庙十分熟悉。此次创作,他将自己对三峡的深厚情感融入其中。 付吉鸿作品《白帝(báidì)庙》。王越欣摄 四川泸州的安乐山(笔架山)留下过三苏及黄庭坚的足迹。四川省人民政府研究馆馆员姚叶红受邀以笔架山为题作画。接到邀请后(hòu),姚叶红广泛查阅资料,了(le)解笔架山及与苏轼等人的渊源,以此进行构思。“花得最多的时间便是在构思上,构了好几(hǎojǐ)稿。”姚叶红说,如何将写实和写意相结合,既能让(ràng)人看出是笔架山,又要传达(chuándá)出意境和美感,展现祖国壮美,是他思考的重点。构思好后(hǎohòu),姚叶红一气呵成,仅用(jǐnyòng)几天就完成了这幅仙气缭绕的《安乐清秀图》。 姚叶红(yáoyèhóng)与其作品《安乐清秀图》。王越欣摄 四维解读,展现深厚文化(wénhuà)联系 本次展览通过“眉州(méizhōu)记忆:我家江水初发源”“三苏出蜀:梦寻归路蜀山长”“蜀地百朋:谁(shuí)言万里出无友”“诗助江山:至今瓣香长不断”四个单元,从三苏的(de)(de)眉山记忆、巴蜀诗文、巴蜀交游、千年嗣响四个维度,展现三苏文化与巴蜀文化的紧密联系。在“眉州记忆”单元,将生动展现三苏父子在眉州的成长历程(lìchéng)、生活点滴;“三苏出蜀”单元,带观众领略北宋时期巴蜀地区的风貌;“蜀地百朋”单元呈现(chéngxiàn)三苏在巴蜀地区庞大(pángdà)而(ér)精彩的朋友圈;“诗助江山”单元则彰显后世巴蜀区域对三苏的敬仰与推崇。 为了做好此次展览,从去年开始(kāishǐ),策展(cèzhǎn)团队深入巴蜀地区实地考察,对重要文献展开系统性梳理,形成翔实的(de)研究(yánjiū)资料(zīliào),确保展出作品与相关文献能够全面、准确地展示(zhǎnshì)三苏在巴蜀的活动与文化遗迹情况。不仅如此,本次展览还得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、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的专业指导,同时获得四川省诗书画院、成都画院(成都市(chéngdūshì)美术馆)等机构的大力支持,确保此次展览的专业性和学术性。 创新模式(móshì),打造多维沉浸体验 在(zài)合作模式(shì)上,此次展览实现了博物馆与(yǔ)美术馆的深度联动,创新采用“文物实证 + 艺术(yìshù)演绎”的双轨叙事(xùshì)模式,开创了“馆馆联动”的全新范式。在技术运用上,展览突破性地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书画展示相结合,引入全息投影、线上虚拟现实(VR)等前沿多媒体技术,实现艺术与数字科技的深度融合,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(chénjìn)式观展体验。 在(zài)区域推广上(shàng),展览突破地域局限,计划在成都、乐山、重庆(chóngqìng)三地展开巡展,并配套举办一系列学术讲座与公共教育活动,实现从单纯的“文化展示”到引发观众“精神共鸣”的升华。 值得注意的是,展览开放时间为2025年6月(yuè)6日至10月8日,每周二至周日上午(shàngwǔ)9:00—12:00,下午(xiàwǔ)13:00—18:00(17:30停止入馆),每周一闭馆(法定节假日除外)。
从一场展览读懂三苏与巴蜀 85位艺术家用书画开启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